在中国体育界,如果要问哪一个项目能够激起国人的共同记忆与激情,女排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自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在日本夺得世界冠军,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逆转夺冠,再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绝地反击”,一次次让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在这些辉煌成绩背后,却也有着中国排球协会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中国排球协会成立于1953年,负责组织指导全国排球运动的开展,成立初期,协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水平落后,普及度不高;二是当时的训练条件和科学训练水平较低,难以同欧美日等体育强国抗衡;三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尚未打通,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排协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队伍的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推动排球事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举办一系列比赛活动,提高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女排不仅在国内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国际赛场上也取得了骄人战绩,但进入21世纪初,中国男排和女排国家队开始陷入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排球协会开始痛定思痛,从青少年梯队建设、教练员培训等方面着手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朱婷等一批年轻球员的成长,中国女排逐渐重返巅峰。
二、人才培养:从校园到国家队,构建金字塔型的培养体系
中国排球协会深知,要想取得长久的成功,必须建立完善的运动员成长机制,近年来,他们加大了对校园排球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排球课程,协会还积极推动排球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到这项运动,并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各级别代表队,为了更好地发挥现有队员的作用,中国排协还特别重视教练团队建设,引入高水平外教,提升整体训练质量,如郎平教练不仅给中国女排带来了技战术层面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排健儿们奋勇向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排球协会尝试推动排球职业化改革,2017年,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应运而生,这项赛事不仅为国内俱乐部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成为国家队选材的重要窗口,为了扩大受众群体,中国排协还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手段,如与网络平台合作进行直播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排球运动,中国排协还十分注重赛事的品牌打造,力求将每一场比赛都办成一场文化盛宴,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对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中国排球协会积极推动本国运动员走出国门,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这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除了定期参加世界杯、奥运会等大赛外,中国排协还会组织队伍参加各类邀请赛、友谊赛等,以此来增加队员们的国际视野,中国排协还致力于推动“排球外交”,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交流,增强彼此了解与合作,树立良好形象。
回顾中国排球协会近70年的历程,虽然其间有过起伏,但它始终坚守初心,努力克服困难,在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排球事业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无限光明的前景,相信在新一代运动员的带领下,中国排球队一定能再创佳绩,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