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蜕变

2024-10-08 7:09:31 欧洲杯直播 茗汇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一天,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封闭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中国经济开始拥抱世界,四十年已经过去,深圳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创新之都、经济强市,深圳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个缩影;深圳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精神的具体体现,以下是四个方面的具体分析:

一、经济飞速发展:从“三来一补”到高科技产业中心

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切入点,迅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这不仅解决了当地大量的就业问题,也使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几何级数增长,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深圳逐渐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创新等本土企业在通信设备制造、互联网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内处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蜕变

城市快速崛起:从落后边陲到现代化国际都市

在1979年设立宝安县时,深圳还只是一个拥有两万人口的小镇,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深圳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300万,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与绿树成荫的公园绿地相映成趣,充分彰显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独特魅力,交通网络也得到了全面完善:广深港高速铁路、厦深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深圳机场客流量跻身全国五大机场之列,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

改革勇当先锋:从破旧立新到全面深化改革

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肩负着为国家改革开放探路的重任,从最初的“四个第一”——第一个打破“铁饭碗”,实行企业用工制度;第一个实现工程招标承包制;第一个建立股份制公司;第一个发行股票,到如今,在深化行政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依然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比如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便利化措施,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国资国企、教育医疗、人才引进等众多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彰显出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创新驱动未来:从模仿借鉴到引领科技变革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依靠的是“速度”,那么进入新时代后,深圳更看重“质量”,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截止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28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超过2300个,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盟,政府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涵盖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方面面,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例,2020年中国AI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有三家总部设在深圳,包括平安集团、腾讯公司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诸多原创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

深圳经验启示:持续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

深圳四十年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一系列正确的政策选择:一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市场化取向改革,还是新世纪以来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每一次重大决策都体现了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三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深圳虽然起步较晚,但能够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四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全方位服务等方式,深圳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扎根于此,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来的光辉历程,不仅是深圳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继续秉承“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务实的态度,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